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聚焦

旗下栏目: 聚焦 市场 评论 轶闻

《它山》陈雨山石主题展即将在北京恩来美术馆开幕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King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2-28

展览:《它山》陈雨山石主题展

策展:韦宏山

学术:刘国鹏

展期:2017.12.30——2018.1.12

开幕:2017.12.30 下午3点整

地址:恩来美术馆(北京市宋庄国防艺术区A-120)

展览前言

它山阅石

文/韦宏山(策展人)

艺术演进到今日,其实,已经没有再纠结于区域文化差异的意义,比如东西方艺术的差别可能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可能。在西方,比如毕加索,当他拿用汲取非洲土著雕刻艺术时,肯定没有想过什么‘非洲艺术本土化’这种傻问题。信息与科技的时间性隔离在今天不断被取消,在艺术上,带来的就是国际化取向,这是为什么抽象艺术能够游走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原因,因为它就是一种国际化的艺术,并能够包容无限的个体化的想象力空间。

我正是基于此来阅读‘《它山》陈雨山石主题展’的作品的。山石在这里就象一个代词,这些绵延不绝的幻石,精神之中生长出来的石头。某种程度上,艺术其实就是幻觉的产物,艺术从来就不是我们所见的物象,即使是最写实的画作,它也是视网膜成像后印刷到想象空间的幻觉意识。所以,艺术家需要在想象空间干点什么才对。陈雨也许本能的就开始了‘干点什么’,于是,在他的想象空间里有了不断衍生的石图,而陈雨就是一个充满幻石的‘它山’。

阅读陈雨的绘画,能够从表现主义的绘画表象进入到意象化的语言,最终窥见其写意的文人精神。陈雨象一个古代诗人一般,喜欢借物抒发,画面上虚实空白的把控力都极具画家自然的天赋,所谓天生的画家是也。他的作品里有这么一些相符:塔、瓶(罐)、蒲扇、镜、远山、石头等,这种抒物而寄情怀的方式,都象是一种内在的远古精神之回响。山水画这种形式不正是历代中国画家们的一个‘经典物象’吗?是一种永恒性的诗意化身。

从‘文本’上去阅读陈雨的绘画作品,这些元素是很突显的:白色、黑色、黄色(土黄)、赭红、蓝等等,构成了某种精神的染色体系或者语态,它们会让你站在作品前时感受到某种程度的侵染,相信每个人的感觉会是不同的。但是,那些意象性的符号会给予你各种阅读的提示或联想的引渡,去抵达他的想象力的世界。在这个主题性的山石系列画作里,他更尝试了将这种空间的幻觉无限的扩张。它作为一个整体将可以震撼到你的感知力!这就是绘画的魅力。

这里,我又要说我早年说过的那句老话:艺术是感觉的艺术,不是看见的艺术。艺术不是流行歌曲,唱着世俗的明白无误的歌词,艺术是一种内在的音乐,那乐曲你听着它不能言说,但是,你却能感知到了它。这种认知,就是进入陈雨绘画世界的一把钥匙。。。

陈雨

1975生于广东雷州

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幻觉的面影’诗人肖像个展 广州

‘蒲扇’陈雨油画作品个展 沈阳

‘踩光人’陈雨个展 北京

‘瓶颈’陈雨油画作品个展 北京

陈雨油画作品展,澳门

陈雨、刘力奇油画作品展,番禺

炙热的风—陈雨油画展,广州

言语雨言油画展,东莞

“望闻问切” 第一站,东莞

“望闻问切” 第二站,广东长安

陈雨个人油画展,珠海

联展

2015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张家港

微艺术博览会,北京

中韩国际艺术交流展,北京

2014

象外之象——当代抽象十人展,上海

微相展,北京

2013

自画像展,北京

人人艺术艺术人人油画展,北京

2012

首届文瀛艺术高地作品展,广州

“南方青年艺术100”, 广州

“框”里·“框”外——宽度5:当代艺术展,北京

物里物外 当代艺术展,广州

香港首届国际华人油画写生大展,广州

2011

三号线艺术空间艺术展,广州

风景独好——八个人演绎的自然,广州

“青年公寓”第四回 汕上空间,汕头

2010

“三号线”油画展 意大利大使馆,广州

“图象.当代”中国新锐艺术家联展,佛山

2009

“青年公寓”第三回,广东美术馆,广州

“青年公寓” 第二回,顺德大礼堂,顺德

2008

“广东第三届油画大展 ”, 广州艺博院,广州

“青年公寓” 第一回 广州大学城美术馆,广州

2007

广州美术学院第八届素描展,广州

“第二届广东省青年美展”获青年艺术奖,广东美术馆收藏,广州

“穗港小幅油画精品展”,香港

“岭南小幅油画精品展”,广州

“时代精神”人物肖像全国油画展,北京

2006

“南北计划”广东当代艺术启动展,广州

“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上海

石图 布面丙烯 200*170cm

石图系列之一 布面油画 40*30cm

石图系列之二 布面油画 40*30cm

石图系列之四 布面油画 230*260cm

石图系列之五 布面油画 40*30cm

石图系列之十三 布面油画 50*40cm

石图系列之十六 布面油画 80*100cm

石图系列之十七 布面油画 80*100cm

石图系列之十八 布面油画 80*60cm

石图系列之十九 布面油画 80*60cm

陈雨的“石头记”

文/刘国鹏(学术主持)

石头没有灵魂、意志、情感和欲望,因此无从进入;以它的名义发酵的一切思想、情感、欲望源于人的主动面向,无论是绘画的呈现还是双目的凝视,石头一如万物,忠实地将我们内心的所有意念又慷慨地还给我们。

从2014年起,陈雨决定以“石头”为题材挑战自己在绘画表达上的艺术边界。陈雨的困惑是当代架上艺术家的共同困惑:当一切绘画的形式语言已看似尝试殆尽之际,架上艺术该何去何从?陈雨并非排他性地、随机地选择“石头”作为自己表现的绘画题材,同期尝试的题材还有很多,但“石头”的重要性在于它在中国固有的传统绘画,尤其是水墨画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构成性元素,对于“石头”的表现是进入更宏阔的山水画的一个必要的门径。

陈雨借助题材的选择,相当程度上节约和收束了他尝试在中西绘画传统之间寻求对话和相互激发的精力与向度。陈雨之前的绘画风格多侧重于抽象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及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变种,如意大利的“超前卫”等),对于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情感压强巨大,而语言表达笨拙的人而言,抽象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不失为较佳的绘画表现手法,而在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稚嫩、幼齿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中,陈雨的能力显得极为另类。

在此次展出的以石头为题材的上千张以丙烯、水彩、蜡笔等为原料的小幅绘画作品中(多为A3、A4尺寸),陈雨以罕见的勤奋,决绝的自信,极其自由、酣畅地、痴迷地以西方绘画中素所强调的块、面的结构,色调的冷暖,颜色的深、浅、浓、淡,颜料的物性肌理,物像间的对比与层次,笔触的疾、缓来表现在中国传统水墨中具有鲜明符号、象征价值的“石头”,而中国水墨语言中的传统技法如笔法中的皴、擦、点、染,墨法中浓、淡、干、湿、深、浅,则被予以巧妙地吸收和转化,从而令中西两种绘画语言同时脱离了各自的轨道,交媾后缔造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变种,无数剔透的、悲悼的、折叠的、婉转的、默然的、流动的、凌乱的、挥发的、拥抱的、绑缚的、洇湿的石头由此得以降生,但那不过是陈雨在绘画世界的“石头记”,石头完全可以矢口否认。

责任编辑: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