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名家 行业 机构 大观 图片 视频

关注

旗下栏目: 聚焦 市场 评论 轶闻

墨韵承廉 笔耕时代——京秀专访廉政书画院院长边保华

来源:中国艺术资讯网 作者:海东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7

  2025年秋,清晨的阳光穿过廉政书院工作室的玻璃窗,在案头的宣纸上洒下一片金黄,砚边菊蕊初绽,混着空气中的墨香与茶香,仿佛将时间拉回了千年之前的书斋。边保华院长谦和、沉稳,言语间带着军人的刚毅、文人的温润与曾为领导干部的格局担当。我们已经有过几次见面,每次都能感受到他身上那份从容与真诚,尤其是在他的个人展览上,看着他与观众轻声交流创作心得,那份兼具家国情怀与艺术热忱的气质,令人印象深刻。身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原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书画院院长,这位年近七旬的书家,正以狼毫为舟楫,于“传统笔法”与“时代精神”的津渡间,铺展“笔阵载廉韵”的翰墨长卷。

  一、从戎装到笔墨:二十八载军旅与书道同行

  边保华的书法之路,始于部队的熏陶,更融于廿八载军旅生涯的风骨淬砺。他曾在空军服役二十八载,在戈壁、在高原、在边疆,将对祖国的忠诚与对艺术的热爱融铸为魂。“军营的历练,不仅锤炼了意志,更让我读懂了‘中正’二字的深意,这与书法艺术追求的平和刚健、允执厥中一脉相承。”

  “书法者,‘法’字为先——字法溯钟王‘永字八法’,笔法追张颠‘屋漏痕’,墨法参米家‘涨墨法’,章法合八怪‘疏密破平’,更兼意境通古贤‘逸气’,方为‘法书’真义。”早年负笈军校时,他便以“五日一山,十日一水”的诚敬,于双休旦暮携麻纸习作叩访名家:临《兰亭序》“之”字二十余种变体,悟王右军“潇洒流落,翰逸神飞”的使转之妙;摹《祭侄文稿》“裂”字的枯笔飞白,品颜鲁公“锥画沙”的沉雄骨力;更向佟韦、李铎诸先生求“笔力扛鼎”之法——以“悬腕悬肘”练臂力,以“刀刻竹简”摹篆意。即便戍守戈壁、高原,风沙裹身之际,只要毡墨在侧,便以笔为槊,在尺素间写“胸中丘壑”:写“大漠孤烟直”用“长锋羊毫”,取《石门颂》的“野逸开张”;书“长河落日圆”择“短锋狼毫”,效《张迁碑》的“古拙沉凝”。这份“以笔阵抵兵阵”的坚守,让军人的“刚毅之气”与文人的“温润之韵”,一同沁入笔墨肌理。

  其书擅行草、工隶书,终成“法取晋唐之韵,势宗秦汉之魂”的风格:行草如“骤雨旋风,落花飞雪”,起笔“逆锋藏锋”得右军飘逸,收笔“重按轻提”含鲁公沉雄;隶书则融《曹全》“蚕头燕尾”之秀逸、《张迁》“方笔折锋”之古拙,兼取《乙瑛碑》的“端庄匀净”,笔锋起落间,既有“折钗股”的柔韧,又具“壁坼纹”的苍劲。“书之骨在法,书之魂在气,气正则骨立,骨立则气象正——断不涉‘狂怪怒张’的野狐禅。”他以“案头无一日废墨”的勤勉,让每一根线条都承载着“文以载道”的文化沉蕴。

  2008年,年届五秩的边保华于军事博物馆办“庆十七大·迎奥运”个展,52件作品如“铁骑列阵”:八尺行草《沁园春·雪》以“满纸云烟”写“山舞银蛇”之雄,四尺隶书《奥运赋》用“蚕头雁尾”展“万国衣冠”之雅,引得国之重器题贺、政要亲临,成当时书坛佳话;次年登荣宝斋办唐诗专题展,以“纯粹笔墨写古典”破“跟风逐潮”之议——写《将进酒》用“涨墨法”显“天生我材”之豪,书《枫桥夜泊》择“淡墨法”藏“江枫渔火”之幽,凭“笔笔有来历、字字见性情”的功力,成为同侪中少有的荣宝斋签约艺术家。从天津美术馆到潍坊艺馆,七次个展如“文脉驿站”,串联起他“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轨迹。案头悬置的“秀外慧中”横幅,正是其笔墨温润之韵的生动注脚:四字笔致舒展灵动,墨色清和匀净,笔画间收放有度,既见晋唐小楷的雅正,又含行书的飘逸,将“外在风姿秀逸、内在聪慧通透”的意蕴悄然熔铸,寥寥数字尽得蕴藉之美,恰是其文人谦和气质的笔墨凝映。

  二、以书载道:笔墨当随时代,典章融入丹青

  “书者,心画也;心者,时代之镜也——笔墨若不载时代精神,便如无根之木,徒具形骸耳。”边保华的创作,始终以“时代命题”为笔墨内核,将“家国情怀”凝注于“提按转折”之间。

  近年,他沉潜研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经典用典”——从“泾溪石险人兢慎”的警世哲思,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民本思想,皆以书法艺术转译:写《泾溪》用“长锋硬毫”,以“方笔折锋”藏“居安思危”的深意,墨色“重若崩云”处显“石险”之危,“轻如蝉翼”处含“兢慎”之智;书“利民为本”则取“兼毫中锋”,以“宽博横势”显“心怀苍生”的温度,字距“疏可走马”展“利民”之广,行距“密不透风”凝“为本”之诚。“这些用典是‘传统智慧’与‘时代思想’的结晶,以书法写之,便是让‘正能量’借‘屋漏痕’‘锥画沙’的笔法,浸润人心。”

  2025年仲春,他为第二届央地合作发展大会题“创新央地合作模式 促进央地融合发展”,十六字以“颜体为骨、行书为韵”:“创”字“外拓开张”展“突破”之意,“合”字“内擫收敛”显“协同”之姿,笔锋如“剑戟列阵”,既具“庙堂之气象”,又精准传递“协同发展”的时代精神,让“政策语言”化为“视觉化的文化符号”;同年秋,赴省经投公司作艺术宣讲,以“书法与修身”“廉韵与治企”为脉络——挥毫写“公生明”时,同步解析“横画如衡”的“公正”之理;书“廉生威”处,现场示范“竖笔如柱”的“守正”之法,让职工于“观其形、品其韵”中,悟“艺术之美”与“廉政之德”的共生。

  其《治国理政用典名句书法集锦》《边保华书法作品集》等著述,既是“传统书艺的美学集萃”,更是“时代精神的笔墨铭章”:为萨马兰奇作“寿”字长卷,以“汉隶之古雅”展东方文明之韵,“寿”字“撇捺舒展”如“松鹤延年”,成国礼传誉海外;作品随“神舟十一”遨天,“中华笔墨”的“提按转折”载着“时代精神”,于星汉间写就“文脉越时空”的传奇。而那幅“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的竖幅联语,更将这份“时代担当”落于实处:联语对仗工整,笔锋顿挫有力,行笔间既有“骤雨旋风”的洒脱,又含“锥画沙”的沉劲,“遥”字舒展见格局,“持”字凝重显坚守,笔墨的苍劲与文意的坚毅相融,既见书法章法之妙,更藏执着追梦的人生襟怀,恰是他“以笔载道、以墨明志”的生动诠释。“写《泾溪》,是写‘不忘初心’的坚守;书‘利民为本’,是书‘以民为心’的担当;题‘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是抒‘笃行不怠’的执着——笔墨当为时代立言,更当为初心立传。”

  三、廉韵润心:书院聚贤弘清志,翰墨传廉播清风

  “孤芳难远,众木成林——唯搭平台、聚贤才,方能让‘廉韵墨香’遍泽四方。”任廉政书画院院长以来,边保华以“书画为媒、廉德为魂”,筑就一处“凝正气、播清风”的文化阵地:书院顾问团集三十余位部长、将军,融“军政之识”与“艺文之慧”;执行团队荟草书“连绵绞转”、篆书“铁线玉箸”、篆刻“冲刀切刀”等域之方家,五百余位成员皆具省书协、美协以上资质,成“术业专攻、德艺双馨”的文化鸿阵。

  他率书院走出“公益为体、廉文化为魂”的路径:九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巡展廿余城,数百幅作品如“清风化雨”——或以“瘦金体”书“梅兰竹菊”喻“君子之节”,笔锋“挺拔劲健”如“傲骨凌霜”;或以“大篆”写“公生明、廉生威”明“为政之德”,线条“古朴厚重”若“磐石守正”。向基层党政机关捐赠的作品,让“廉意”借“笔墨形质”沁入肌理。2024年冬,“行廉致远”第九届展走进北理工,300余件作品融“山河锦绣”“英模风骨”“清品意象”:八尺行草《正气歌》以“连绵草”写“浩然之气”,四尺小楷《爱莲说》用“蝇头小楷”藏“出淤不染”之韵,成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廉文化进校园”的创新实践,让“清廉之种”播于青年之灵壤。

  2025年夏,贵州榕江遇洪,边保华既率书画家创“村超精神+廉韵”作品——以“行书”书“团结奋进”,笔势“开合跌宕”如“赛场拼搏”;更捐四十余幅精品,其中八尺隶书《风雨同舟》以“蚕头燕尾”展“众志成城”之姿,联动爱心企业筹860.9万元援建物资——以“墨香”联“仁心”,以“艺术之力”助灾区重建。从武汉军运会的“笔会彰军魂”,到新疆伊犁的“文化援疆赠墨宝”,再到四川德阳的“公益展播清韵”,每一场活动皆践行“一字抒廉情,一笔扬清风”的初心:“展非为沽名,捐非为邀誉,唯愿以‘屋漏痕’的笔意聚正气,以‘锥画沙’的墨法润人心。”

  四、初心如磐:艺路漫漫赤子在,翰墨昭昭时代魂

  从军校学子到书坛名家,从机关干部到书院掌印,边保华先生的人生,始终与“临帖”“创作”“时代”同频:花甲又七,仍日课临帖——晨研《兰亭》悟“使转之韵”,暮习《张迁》求“方笔之骨”;仍奔走公益——参与中华慈善总会项目,以“书法润格”助健康惠民,获“中华慈善爱心贡献艺术家”之誉。其书斋“养心堂”中,歙砚莹润,湖笔齐整,案头《历代碑帖大观》与《资治通鉴》并置,镇纸下压着半幅未竟的《将进酒》书作,晕染的“涨墨”墨痕仍浸着纸纹,印证着他“读书养气、临帖炼技、创作载道”的艺术雅髓。

  临别之际,他挥毫泼墨,腕底风雷暗涌:笔锋流转间,或凝为“秀外慧中”的温润清和,或铺展成“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的刚毅沉雄;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里,既漾着文人雅怀的逸韵,亦透着军旅风骨的遒劲,更藏着躬身时代的赤诚。谈及艺术追求,他目光骤然澄明如洗,语气掷地有声:“不逐时风‘乖谬书风’之乖戾,不趋浮躁‘炫技’之流弊,唯守‘晋唐笔法’之正脉,深扎‘时代精神’之厚土,让书法成为‘传文化、载正道、明初心’的文衡。”

  曦光再落宣纸上,墨香与茶气依旧氤氲。立于其书作前,见“晋唐使转”与“时代风骨”融于尺素,“军旅沉雄”与“文人雅怀”凝于笔锋,“秀外慧中”的温润赞誉与“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的励志初心藏于笔墨——这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践行,是“艺术当有担当”的诠释,更是“以墨传心”的赤诚表达。而廉政书画院在他引领下,正以“墨韵承廉”为舟,载“文化自信”与“廉政清风”,于新时代的文脉长河中,驶向更辽远的文心彼岸。

 
 
 
 
 
 
 
 
 
 
 
 
 
 
 
 

  案前研书道,座上抒廉怀。合影一瞬,凝注的是书法艺术的刚正风骨,更是“公益为体、廉魂为脉”的铿锵信念——以笔为锋扬正气,以行践诺守清贞,步履所往,皆是文心载道、担当济世的浩然征程。

  行廉致远”匾额之下,京秀与边保华院长共展书轴。笔间“梦遥愿艰”的坚韧,恰与院中风骨相映——翰墨载廉韵,文心照清途,一帧合影,藏尽艺术与初心的交融之韵。

  赠边保华院长:墨韵承廉

  临池数十载,

  笔墨铸清魂。

  晋唐风骨在,

  军旅气骨存。

  毫端凝廉韵,

  尺素载初心。

  翰墨传薪火,

  文心照乾坤。

  京秀写于2025秋

责任编辑:海东